相关新闻
2025-01-21
在遇险船进行遇险呼叫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北斗短报文的遇险呼叫方式,北斗系统通导一体的设计能让遇险船在进行呼叫时导入比较准确的定位,通过北斗短报文将遇险性质、遇险位置、后续通信方式发送到救助协调中心的指挥机上。由于指挥机能够查询下属用户机的位置,救助协调中心在收到遇险呼叫类型的短报文后,确认具有有效信息并核实遇险情况,如果均属实可以根据遇险情况和各船舶位置将短报文选择性的转发给遇险船附近的船舶和海岸电台。如果当遇险船舶自己不能发送遇险报警时,非遇险船舶可以主动代发遇险报警短报文给救助协调中心。遇险船使用北斗短报文发送遇险呼叫时一次重复发送5个遇险呼叫短报文,防止短报文丢包误码无法正确发送,如果发送遇险呼叫短报文5分钟内没有收到遇险收妥,可以再次使用北斗短报文重复发送遇险呼叫。
2025-01-14
三防多模融合终端是一款内置5G通信和PDT对讲,北斗三号短报文或天通卫星通话可选的三模智能手持应急终端,产品采用安卓或鸿蒙系统,支持应用扩展,搭载国产8 核芯片平台,国产超清显示触摸屏,自主单北斗卫星定位,配置大容量存储,内置大容量电池、Type-C接口。支持IP67级三防工艺,用于政企客户各种移动作业需求。
2025-01-14
12月4日,2024数字生态大会终端技术标准与创新合作论坛在广州举办。中国电信公布了终端技术发展策略,提出“北斗+5G高精度定位”等七大2025年终端重点技术合作方向,致力于打造端云协同的北斗+5G高精度定位终端。同时表示将研发大众北斗短报文SDK,实现与融合通信平台的对接,开展5G-A试验以及天通和北斗短报文的试点验证。
2025-01-07
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相比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技”:那就是短报文通信。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即便是在通讯中断、电力中断的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卫星信号传输信息,实现通信和定位。北斗短报文功能已长期应用于防灾救灾、体育赛事、电网监管等多个领域。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其提供的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领域再创先河……不久前,中国的天文学家们就收到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来的“宇宙信息急件”。
2025-01-07
2024年,北斗系统在新征程中奋勇前进,走过不凡的一年: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中推介中国北斗;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提上日程;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召开,2035年前发展规划发布,工程全线面向未来勇毅前行;北斗规模应用继续赋能国计民生、助力美好生活,得到全球用户更广泛认可和支持……
2023-04-13
(2011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3号公布 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根据2018年3月19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中企破局第3种芯片架构,美芯巨头选择加入,断供华为的ARM坐不住了
发布时间:
2022-11-28 14:06
来源:
毫无疑问,现在芯片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刚需,也是走向数字经济的基石,但想必很多人对芯片的了解却并不是很深,我们经常谈及的芯片,主要是用于逻辑计算的数字芯片,其他的主要是模拟芯片,在数字芯片上,多年来其实主要是基于两种架构,一个是以英特尔为首的X86架构,另一个则是ARM架构,X86架构基本上通知了PC电脑和服务器领域,而ARM架构则主要是智能手机以及一些便携电子设备。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第三种芯片架构已经已经出现,并且开始走上舞台,它不像X86架构之前那么封闭,也不像ARM架构需要花费高价购买授权,完全免费而且计算效率却并不低,它就是RISC-V架构,该架构被中企极为看重,就连院士倪光南都对RISC-V架构寄予了厚望,因为该架构有望成为打造自主芯片的一次历史良机,而现在来看,中企确实做到了。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RISC-V架构已经支持了安卓系统,一个新的芯片架构要想发展起来,必须要获得一个庞大软件生态系统的支持,毫无疑问安卓就是一个破局点,因为只有足够的软件支持该芯片架构,那么该芯片架构才能获得市场的广泛需求,随之研发该芯片的企业就会越来越多,当然,RISC-V架构也早就支持了鸿蒙系统。
在国际上,RISC-V已经成立了基金会,基本上主要成员都是中企,而令我们没想到的是,美芯巨头英特尔也加入了,而且破天荒的开放了X86架构的授权,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开发X86芯片,那么只要购买英特尔的授权就可以了,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中企在RISC-V架构上的努力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这让英特尔都认为,RISC-V架构未来会成为第三种主流架构。
很快,作为第二种架构,即ARM架构的芯片巨头ARM却坐不住了,ARM没有像英特尔那样扩大开放,反而要反其道而行之,根据媒体报道,ARM方面似乎要修改现在的授权规则,简单来说,从2024年开始,ARM的授权将从以前的向芯片设计厂商提供,改变为向OEM厂商提供,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国际上,RISC-V已经成立了基金会,基本上主要成员都是中企,而令我们没想到的是,美芯巨头英特尔也加入了,而且破天荒的开放了X86架构的授权,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开发X86芯片,那么只要购买英特尔的授权就可以了,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中企在RISC-V架构上的努力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这让英特尔都认为,RISC-V架构未来会成为第三种主流架构。
很快,作为第二种架构,即ARM架构的芯片巨头ARM却坐不住了,ARM没有像英特尔那样扩大开放,反而要反其道而行之,根据媒体报道,ARM方面似乎要修改现在的授权规则,简单来说,从2024年开始,ARM的授权将从以前的向芯片设计厂商提供,改变为向OEM厂商提供,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么为什么ARM要这么做呢?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很多芯片巨头自研的能力越来越强,以至于大家都开始不再购买ARM的计算核心授权,而这部分的授权费用又是ARM的营收大头,架构授权只是营收的小部分。
这里就有必要解释一下ARM的授权模式,大致上分为两类,架构授权与计算核心授权。架构授权是都需要购买的,否则就无法研发ARM芯片了,但计算核心授权则不一定需要购买,像苹果只需要购买架构授权,其计算核心都是自研,例如A系列芯片,其CPU和GPU都是自己研发的,高通的CPU是购买的授权,即公版设计,例如A78核心、Cortex-X1核心等等,GPU是自己研发。
试想如果我们一直依赖ARM架构,如果ARM要这样修改规则,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基本就无法实现自研芯片,但现在我们破局了RISC-V架构,无论是架构还是计算核心,我们都可以做到自主。实际上,即便ARM没有做出这样的改变,我们也要发展可以自主的RISC-V架构,因为毕竟ARM架构的主导权还是在ARM手上,如果您觉得说得在理,感谢给个点赞和在看。